显微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对医学的发展居功至伟。那么,它到底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写下了煌煌数卷《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史界巨擘李约瑟曾说过,1787年,日本医生森岛中良出版了《红毛杂话》一书,最早介绍了显微镜的知识,此时,中国人几乎还不知道显微镜的存在。
不过,再牛的权威也有出错的时候,李约瑟老爷子也不例外。18世纪50年代,澳门(当时还只是广东的一个县)的前后两任“掌门”——同知印光任与张汝霖共同写成了一本地方志——《澳门纪略》,其中写道:“有显微镜,见花须之蛆背负其子,子有三四;见蝇虱毛黑色,长至寸许,若可数。”仅从这一叙述来看,250多年前的广东人不仅知道显微镜的存在,还用它做过科学观察,比李约瑟提到的那位日本医生还早了30多年呢。广东人能“先行一步”认识显微镜,当然与广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的优越地位息息相关,那时,几乎所有的西方科学仪器都是搭乘洋船在广州“登陆”,然后一路向北,往内地传播的。
不过,李约瑟老爷子闹出这个大乌龙,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理由。显微镜传入中国很多年后,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它仍只是一个昂贵的玩具,了解其科学用途的人少之又少。1892年1月18日的《申报》刊登的商品广告,就曾把显微镜与八音盒、洋琴一同归于“玩好类”商品。有些富家少爷一掷千金,买来能放大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显微镜,因为不会用,又嚷嚷“不好玩”,闹着要退货。
“镜”入课堂 助力医学
看到太多土豪重金买来显微镜,没几天玩腻了又束之高阁,有位科学界人士终于坐不住了。1898年,来华工作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撰写出版了《显微镜说》,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一点点介绍显微镜的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这也是国内早期详尽介绍显微镜的书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对不少富家子只求最贵、不求最合用的“豪气”,傅兰雅悉心劝告说,医生和微生物学家才需要放大数百倍的显微镜,一般人买来看看蚂蚁跳蚤,放大几十倍就可以了,显微镜越贵越不好用,一心贪图“最贵”,最后免不了扔到博古架上任其吃灰。19世纪末,随着新式学堂和医院在广州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显微镜开始被用于科学观测与治病救人的正途。不过,当时所用的显微镜,仍然是完完全全从国外进口的,国人要用上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还有待时日。
国货潮
粤人造“镜” 闻名全国
1907年10月26日,广州双门底大街(今北京路)点石斋商店门口热闹非凡,几乎每个顾客手里都拿着一张预售券,他们一边往里走,一边嚷嚷着:“给我一台,给我一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场国产显微镜促销活动,40银圆一台的价格比洋货便宜多了。据一个月前广东提学司的奖励声明,当时日本制造显微镜,还必须从西洋进口凸透镜,而广州制造的第一代显微镜,所有构件全都实现了国产化,而且放大数百甚至上千倍毫无压力,完全有底气与欧美的产品一争高低。价格如此便宜,质量又是杠杠的,难怪第一批本土显微镜上市没多久,很快就卖断了货。“文科生”立志造“镜”
说来令人惊讶,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国产显微镜的,居然是广州的一个“文科生”。这个人名叫李任重,早年潜心经史,后来进入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开始接受新学知识。1900年,19岁的李任重从学堂毕业,来到广州西村蚕业学堂任教。在工作中,他时时都要用到显微镜,因为选种、防病、观察蚕丝、检查桑叶,都离不开它。时间一长,李任重就动了研制显微镜的年头,因为不仅蚕业需要显微镜,生物、化学、医疗、冶金与机械都用得着。倘若真能制出中国第一台显微镜,真是让人想想都兴奋。
于是,刚刚二十岁出头的李任重一头扎进了显微镜的研制中,废寝忘食查文献,通宵达旦做实验,经过数年努力,终于研制成了可以放大数百甚至上千倍的显微镜。读者你或许会问,一个“文科生”怎么能取得这样了不起的科研成就呢?其实,我也不是特别能明白个中原因,但我想,李任重一定是个自学能力超强的人,而且相当耐得住寂寞的人,否则,山一样的科学文献他怎么看得下去,一个接一个的镜片他又怎么磨得下来?预售促销大受欢迎
1907年9月,李任重将自己研制的显微镜报送广东提学司,获得了极高的评价。1907年10月,他在西村创立大光社,开始批量生产显微镜。为了筹到第一批资金,他想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搞预售。他售出了200张预售券,言明消费者若购买预售券,可享9折优惠。李任重在闹市没有店铺,就委托双门底大街的点石斋商店代售。由于李氏显微镜物美价廉,第一批产品很快卖断了货。后来,李任重又花了一年工夫,研制出了可放大百倍的显微镜,售价只有5银圆,甫一上市,又大受欢迎。
1910年6月5日,第一个全国性的商品交易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揭幕,李任重精心挑选了一批显微镜参展,果然获得了金牌奖,这个广东小伙的名声不胫而走。
那一年,他还不到30岁,就获得了“中国新显微镜制造家”的殊荣,而广州作为第一台国产显微镜的诞生地,在科技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