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社会蓝皮书指出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2014年广州社会蓝皮书。蓝皮书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实施汽车限购政策进行评估后指出,限购政策的负面效应已开始凸显,建议政府启动第三方政策绩效评估机制,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定期公开车牌拍卖资金的收支情况,降低公众对该政策的负面情绪。
市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报告认为,融合了上海车牌竞拍和北京摇号上牌两种模式主体思想的广州市汽车限购政策在公平性上比京沪要高。从效果来看,相比调控前月均2万辆的增长量,调控试行期月均增长为7200辆。如果加上对非本市籍载客汽车错峰限行措施的同步实施,广州核心区晚高峰主次干道平均车速将略高于上年水平,达到23公里/小时,市区交通拥堵状况也会有所缓解。PM2.5污染现在也已越过拐点在持续下降。
但该措施的实施对广州市的汽车产业、广佛一体化进程、广州市开放性的城市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
限购仅可作为“权宜之计”
通过对北上广三地汽车限购措施的质量评估,广州蓝皮书指出,这些政策都是政府通过强势行政手段而不是交通资源合理调配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虽然在执行初期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但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许多问题,增加政策的实施成本。
同时,政府实施的汽车限购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以剥夺公众自由消费汽车的权利来达到控制城市汽车总量的目标,车牌竞拍措施也推高了民众的购车成本,因此,仅可作为“权宜之计”和“最后手段”,一般情况下务必要少用慎用。
蓝皮书认为,要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重点还是要放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培养市民公交出行的习惯,以及采用提高市中心繁华路段的停车费、征收交通拥堵费、市中心征收汽车“进城费”等行政和市场手段来限制私家车上路等方面的措施。
建议第三方每年评估政策
蓝皮书认为,政府应尽快启动独立的第三方政策绩效评估,每年对限购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即时评估,并根据公众的需求进行修订完善。一旦该政策溢出的负效应超过了城市的承受能力,单项政策带来城市大范围的政策失衡,甚至导致了政策的效益、效率、回应度和公平性评价的快速下降,就应该采取措施,及时终止该政策。
“从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三市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经验教训来看,仅仅执行单一的限购政策是无效的,也是危险的。”蓝皮书中指出,必须充分评估汽车限购政策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和溢出的负效应,然后建立与之配套的应对政策,形成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绩效水平性和公众的满意度与支持度。
蓝皮书还透露,广州城市道路里程近5年年均增长率仅约2%,远远低于同期机动车的增长水平;已登记停车泊位与汽车拥有量之比为1:3.3,出现严重短缺。目前全市城市道路平均速度小于20公里/小时(低于国际交通拥堵警戒线)的主干道占29%,形势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