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住在医院,半个月住在养老院,为保留床位,只好两边都付费。一旦病情危重,可能同时遭到“劝退”。这是目前不少病弱老人和他们的家人正遭受的困厄。今后,通过医养结合信息平台的“床位流转”,找床位难且花钱多的难题或将迎刃而解。
近几年,广州响应国家民政部号召,率先试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已有数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初见成效。但受养老规划局限,多数养老机构未能轻易地与医院“联姻”。近日,广州开始试探开发远程“医养结合”平台,以科技手段解决眼下难题,首先受惠的将是失智老人和重疾临终老人。
文/记者谭秋明
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广州户籍老人达133万人,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需要“医养结合”(医疗和养老院服务结合)的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18%,起码24万人。
现状
广州85家民办养老机构有4家与医院合办或自办医院,15家以不定期派医护巡诊等方式合作。一家实现医养结合的民办养老机构常年有300多老人排队候位。
范本
医院养老院 楼上楼下
八旬老人家 安详离世
“一些救治要求比较高的老年人,我们真的不敢收。”不少养老院负责人坦承,受养老机构的医疗实力限制,对入院老人进行身体评估后,如情况确实病重,还是要求家属送医院治疗。至于那些半路从医院转出,想到养老院康疗的老人,落实床位更难。“因为有相当部分是住一阵子又要转入医院了。即使家属愿意多付钱,我们也要综合考虑。”
广州市对于养老床位的配置原本是期望优先照顾失能(无力自理)老人,但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截至2013年年底,广州的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33万多人,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而尤其需求“医养结合”的失能老人约占老年人口18%,约为24万人。
“其实,每一个老人都需要‘医养结合’。事实上,广州市具备医疗实力的养老机构还比较少,远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坦承,经过数年的探索,个别养老机构通过与医院“联姻”,以合并经营的方式开展医养结合。最近,又有个别医院办养老院,拓展后期业务,为老人康疗提供服务,但数量很少。
“很感谢你们,有这么贴心的养老院,爸爸才能安然离开。”刚经历丧父之痛、在为亡父收拾遗物时,林先生对父亲生前所住的南国颐景养老院负责人说。这家民办养老机构常年有300多老人排队等候床位。该院的护理主任谢洁雯称,创办之初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合作,一起探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如今已基本运行成熟。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养老院老人每天享受查房服务,如遇到特殊状况可立即安排“转院”到医院病房。
林伯就是典型个案。他入住养老院不久就发现患有晚期肝癌,很快转入了医院肿瘤科治疗。病情相对稳定时又转回到养老院病房养病。“短短半年,记不清转上转下多少回了,幸好都在一栋楼里,一点都不折腾。”林先生说,幸好医疗跟得上,父亲临终前不算太痛苦。
该养老院最大的特色是养老院和医院建在同一栋大楼里,老人从“医”到“养”、从“养”到“医”灵活流转。而且,借助医院的医疗实力,即使是自理老人也有管床医生,每天过问饮食、大小二便等。
探索
医养远程结合
看护失智长者
目前,广州有两家民办养老机构正在探索开展远程医养结合服务。松鹤养老院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主要医疗调研对象,而颐和养老豪庭则以中西医结合治理老年病为主要课题,他们分别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发远程医养结合平台。
广州松鹤养老院负责人劳先生称,该院的失智长者护理区有70多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正在与市红会医院精神外科建立的远程医疗平台会动态交互长者病案,通过日常查房发现的动态将及时通过远程交互,让医生开具医嘱或康疗建议。更实际的合作在于“病床流转”,一旦养老院失智老人的状况变坏须入院治疗,合作医院将优先提供床位。而在医院接受治疗后适宜转到养老院接受后继康复的长者,也将在“病房流转”中优先获得床位安排。
“不可能每一家养老院都与医院在同一个地方合办,我们务求以科技手段弥补空间距离。”广州市社会福利协会负责人表示。
未来
或以远程平台
开展临终关怀
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成为很多养老机构的“心头大石”:“我们知道这当中的巨大需求,但不敢贸然开展,因为没有这样的医疗实力。”不少养老院曾试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最终止步的原因在于,近八成老人患肿瘤离世前格外痛苦,一般养老机构虽然已经具备心理关怀的能力,却不能提供止痛急救等紧急医疗措施。而临终老人,很多时候会因为床位紧张,失去医疗价值而被医院婉拒门外。
“远程医养合作平台将用于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尤其在床位流转上做更多的努力。”广州市社会福利协会负责人表示,目前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都逐步建立起了关注老人心理需求的社工队伍,已掌握临终关怀的心理理疗手法。远程医养结合平台则有助于解决医疗技术薄弱或全然没有的问题,让绝症老人更安详更有尊严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