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
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
图片
图片
文章正文
惠城全面清理涉民涉企涉行政事项
   2020-07-14 14:52:02    文字:【】【】【

市民通过区行政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秒批平台办理事项。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当天摘牌,当天动工。一天之内,惠州市骏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项目在惠城区落地建设。得益于高效的行政服务,骏亚智能新项目有望今年实现投产,建设工期比原先预期足足提前了10个月。

  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脚投票”,哪里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因此,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让企业满意”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日前召开的惠城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按照“3+2”系统工程要求,清网增效要更准更优,按照“办事不求人、过程很顺畅、办完不生气”标准,开展试点区基层证明清理工作,全面清理涉民涉企涉行政事项,该清则清、该减则减。

  开展试点,说明营商环境还有改善空间。去年开展“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惠城”活动时,调研采访组发现,惠城区存在政企沟通机制不顺畅;部门信息系统彼此割裂不共享、不联通;部分干部不作为,存在懒政、怠政等问题。

  围绕这些问题,惠城正在清网增效、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上下功夫。对于志在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的惠城来说,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如何通过内外兼修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营造一流的软硬环境,刷新城市颜值,激发惠城高质量发展活力,提升项目落户吸引力?

  探因

  清网增效是发展所需 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区域经济的竞争,也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资金、项目就往哪走。一个地方要发展,优越的营商环境是必备条件。

  去年开展“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惠城”活动时,调研采访组了解到,过去9年里,惠城区经济增速放缓,增长速度从14.9%到4.2%,增速下滑幅度较大,这其中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务环境不优有很大关系:按部就班,服务效率不高;项目落地难,体制机制不顺;企业获得感不强,办事爱找领导,政策“最后一公里”未打通;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也难以实现……

  企业群众也有同感。调研采访组发现,企业无论大小,谈论最多的就是期盼惠城区的营商环境再改善、再优化。“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都不能缺少。”广东广和铧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枫直言,期望惠城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轻装前行、加速奔跑,让群众办事不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大家有争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一的决心,但旧体制未破、新机制未建,有力却不知道如何使出。”惠城区一常年与企业打交道的干部直言,营商环境优化效率低下不仅与惠城所处的中心区地位不相符,也与干部群众的期盼存在较大的差距。

  企业和群众的呼声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区是全市的形象代表和对外‘窗口’,营商环境必须做到全市最好。”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在区委八届六次全会上说,要打造更优质更高效的营商环境,以高效率的政务服务换取群众的好口碑、企业的好体验、发展的好环境。

  沉疴还需猛药治。去年,惠城区提出实施“3+2”系统工程,大力开展清网增效行动。所谓清网增效,就是清理阻碍惠城发展的“蜘蛛网”,搬走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行政“绊脚石”,增强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对惠城区来说,开展清网增效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只有打破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清除前进征途中的“蜘蛛网”,才能为惠城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求变

  优化部门协同机制 推动数据上云“跑腿”

  各地优化营商环境,都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用好“二八定律”,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清网增效更优、更准?

  惠城区以企业为中心抓营商环境,从项目落地开始,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立体化“直通车”体系,做到精准服务。

  从去年开始,这样围绕企业满意度的变革“马不停蹄”:惠城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容缺受理的信用快审,实现“每隔半小时发出一个证件”速度,惠州市精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成为全市首例零条件预审项目,规划审批整体提前1个半月;新湖工业区铨力实业有限公司工业项目,直接出具免审方案批复,诞生了全市第一例免审项目;两个月后,银山科技LED光学膜片工业设计项目成功摘牌并进场施工,成为我市首宗“当日摘牌当日动工”工业项目,目前该区已办理相关项目约15宗,在办理数量和进度方面排在全市第一。

  日前,《惠州市建筑类规划审批管理文件汇编(试行)》发布,惠城区再次成为全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再造”建筑类规划审批流程,推动工程规划许可办理标准化改革。“这项工作让办事单位对我们‘管什么、控什么、怎么审’一目了然,审批标准和流程明明白白。审批时间大幅缩减,减少一半工作量。”春节后,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黄开阳就主动对接市自然资源局着手相关工作,埋头半个月研究天津市规范工程规划许可办理典型经验,推动惠城在全市乃至全省先行先试。

  此项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试点实行规划许可承诺制,规划审批部门只审定总平面图,赋予了单体建筑外形三维1.5米以内的误差,在外立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内部的调整基本属于误差范围内。同时,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设计方案合并办理,承诺即发证。

  “我们这些设计单位不用再因为20厘米的误差而重新申报规划。”华润置地惠州公司开发部总监曾迅说,以前一个工程规划许可证办下来,至少调整两三次规划。而每次调整都要再进行10天的挂网公示,一个项目最长因为调规导致一年多才办下工规证,耗时又费力。如今的放权提速改革,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成本。

  这场源自去年的清网增效行动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地改善着惠城的营商环境。“以前注册一家公司要提前收集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等材料,现在从进门开始办证,不到10分钟便完成整个流程。”今年,受益于惠城区在全市率先上线的商事登记“秒批”系统,码上服务(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秀玲体验了一把“刷脸”办照服务,8分钟内顺利拿到营业执照。

  通过全程电子化智能审批流程,商事登记“秒批”实现了办理模式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商事登记速度从“以日计”到“按分秒计”,创造了“惠城速度”,商事登记“秒批”服务走在全省前列。

  以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惠城区梳理了高频民生服务658项在“粤省事”“粤商通”等“粤系列”移动应用平台掌上办。拟梳理下放50项公共服务清单到镇(街),已在镇(街)试点布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实现就近办理。

  经过一年的探索,惠城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破解长期存在的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问题,通过整合力量、改进方式、重心下移等举措,优化再造了部门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据上云“跑腿”,提升办事群众和企业的服务满意度。

  革新

  评星考核提升行政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于动态改革的语境中,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性工程。区域高质量发展竞争的背后,更需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营造持久的吸引力。

  步入改革的深水区,惠城区的清网增效行动面临着更多的“硬骨头”,如何将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一点,将改革的步伐踩得再深入些?

  惠城的做法是从行政效能抓起,从服务窗口改起。据了解,惠城区的行政服务业务占全市三分之一,窗口服务当之无愧是我市的“门面”。今年3月,惠城区出台《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业务技能星级评定方案》,此举打破了窗口服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每月从日常工作表现、群众满意度、后台评价、中心评价4个方面进行评定,按最后积分评定出5个星级。其中,五星只占总评定人数10%,星级越低占比越高,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付出去竞争高评价的等级。

  “我们以星级评定结果同步调整薪资,将结余的人员经费额度作为在岗工作人员星级评定的薪资差额兑现。”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琳琳介绍,最高评定为五星的在基础薪资上当月增加1500元,而最低评定为一星的按基础薪资的80%发放。

  量化优化的考核结果提高了行政服务大厅的办事效率和积极性。“行政服务大厅帮办团队工作人员全程指导我如何办证,就连打印复印事项都细致地指导我。”近日,市民张春英走进服务大厅,感受到了从进门到出门全程的悉心服务,临走时在评价器上按下五星的评级按钮。

  今年,我市提出试点基层证明清理工作,惠城区第一时间争当试点县(区),将“减证明、优服务”作为清网增效的主要工作之一,按照“办事不求人、过程很顺畅、办完不生气”标准,开展试点区基层证明清理工作。

  惠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周文超介绍,惠城区全面梳理91项证明事项,取消一系列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内容,减少群众办事的盲目跑腿。其中,近期拟优化高频证明事项11项,通过取消及推行高频事项电子化证明应用,预计每年为群众、企业及基层镇(街)、区直单位减少近7万宗证明开具业务。

  随着营商环境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还会出现。但只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唯一标准,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惠城区的清网增效行动就能持续深入开展,为打造一流中心城区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智库观察

  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肖建国:

  打破信息孤岛 减少群众跑腿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是实现提速增效的重要手段。”长期观察惠城区清网增效工作的肖建国认为,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对接,让数据多跑腿。

  就此,惠城区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比方说利用“粤省事”、广东政务服务网、“粤商通”等方式沟通互联信息。此类数据跑腿,让行政事项实现“宅家办”,区行政服务中心日均人流量减少近九成,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由47%提升至80%。又比如,区税务局通过推广省市税务APP等办税渠道,落实198项办税事项“一次不用跑”,让纳税人实现足不出户指尖办税。

  “目前,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社保等部门均使用国垂或省垂系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互认,导致群众办事多次往复各部门提交材料、开具证明。县(区)一级能统筹的数据信息交流权限较小,这个问题还得通过顶层设计来解决。”肖建国建议由市牵头,持续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数据互认工作,研究解决各业务部门国垂、省垂系统的数据壁垒问题,建立科学高效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

  名词解释

  清网增效

  ●清理阻碍惠城发展的“蜘蛛网”

  ●搬走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行政“绊脚石”

  ●增强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数读

  涉民事项,该少则少

  惠城区公安分局涉及的恢复户口等20个民生项目办理时间从35天压缩到4天,证明材料从6份压缩到3份,且有14个项目已实现即来即办

  区税务局通过优化整并办税服务资源,办税平均排队等候时间约3分钟,同比降幅达80%,人均业务量、等候时间和评价率等多项办税服务指标在全市各县(区)局中均排名第一

  涉企事项,该减则减

  推广应用“多证合一”备案信息申报系统和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完成180宗“企业开办一天内完成”业务

  在全市率先设置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终端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天候方便群众办事

  涉行政事项,该清则清

  31491份文件被清理,520份文件宣布废止,540份文件宣告失效,文件和会议同比减少35%~50%

  扎实推进机构“瘦身健体”式改革,减少党政机构21个,调整优化79%区直机关和镇(街)班子成员;积极承接市直5个部门42个事项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彭红霞 通讯员马顺环

浏览 (497)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carmen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访问统计